《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1自统编教材编排了“习作”这一特殊单元,老师们在教学中时常感到迷茫。习作单元与普通阅读单元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有何区别?习作单元的习作和普通单元的习作有何不同?通过两次的习作单元备课,我有了一点感悟。习作单元,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写作文。只不过,整个习作单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单元最后的作文,这是习作单元与普通阅读单元设计意图上的区别。那么,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怎么教?以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这次“习作单元”的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单元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表达要素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都是名家作品,各有特色,《匆匆》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还运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和惆怅。《那个星期天》写的是“我”第一次盼望出门的经历,细致刻画了一天之中“我”心情由焦急又兴奋到焦急又无奈最后到失望又沮丧的心理变化。作者将“我”心情的变化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真实、自然地表达了内心感受。
……此处隐藏3159个字……读指导。本课的心理活动描写较多,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心理独白等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在朗读的时候,和平时的课文略有不同,朗读的时候,语速缓慢,语气平缓,在第一二自然段中语速稍快,声调上扬,要读出激动、兴奋;在第四、五、六自然段中,作者比较烦闷,焦急,无聊,在朗读的时候,声调低沉。《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4《那个星期天》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主人公好像是“我”,其实是母亲。只不过,母亲是借助“我”走进了读者心里而已。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辩证思考,理解主旨。“辩证理解文中母亲的形象,加深对责任与爱的理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母亲的形象,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会有争议。有思想交锋、思维碰撞的课堂是有活力的课堂,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要根据教材内容思考。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也是漫无目的的,思维碰撞并非信口开河,回答要从文本中找依据。
2、解读文本要结合作家风格、时代背景。《那个星期天》选自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而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带有个人自传体色彩的小说。这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也自然带有作家母亲本人的影子。
3、学生自身有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品读文章语句,体验“我”在那个星期天的情感变化后,学生能理解母亲在那个星期天的行为给我的心灵带来深重的伤害。在读到母亲没有带“我”出去的原因是从早忙碌到晚,忙着做家务时,开始有学生表示对母亲的行为理解。
关注到母亲最后发现“我”在无声的哭泣时,她的一系列描写中,学生又读出了母亲发自内心的对“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