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伤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伤逝》读后感1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课堂上都接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鲁迅先生我是敬佩的,课堂之余我看过他很多小说,我总觉得读他的小说不会只简单的感觉到写得好或不好,有时候会感觉到时代的悲哀,有时候感觉主人公内心深深的无奈,有时候又无望中带着一丝微弱的曙光,光弱似风中的蜘蛛丝,但终归是有的。但以爱情为题材的文章是少的,《伤逝》是少之又少的其中一篇,我虽然不喜这个关于爱情的悲剧,但今天也假想一下自己是这个悲剧里一个普通的百姓。
《伤逝》以涓生的忏悔开始的,一开始就知道故事是一个悲剧,至少对于主人公来说一个悲剧。我觉得两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的结合是当时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他们是逆于世俗的,这就为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他们积极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值得好的,可是他们生活的背景不允许他们的大胆开放。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幸福的,对于涓生来说子君是一个类似知己的存在。在当时,涓生是思想开始觉醒的青年代表,他认为子君是可以理解他的,在那个时候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女子是很难的,而子君也认为涓生是不同于当时那些青年的。但是,两人之前的生活经历对两人之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面临生活中的琐事时,子君发生了变化,涓生认为她再不能像以前一样理解 ……此处隐藏5169个字……者通过“涓生手记”讲述了“五四”黑暗社会时期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为爱情走到一起,在社会的压力和生活的残酷中最终分离的爱情故事。
读过《伤逝》之后,感触颇多,有一种伤感的感觉。
在我看来,子君作为一个时代的女性,是叛逆的,是艰难的,她能够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但她下定决心去爱,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喊出了几千年来女人不敢喊出的“我是我自己,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一个个性解放的响亮声音。
抛开世俗的眼光,她和涓生走到了一起,即使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当她和涓生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生活迫使她成为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忙于家庭琐事,为琐事争吵。
慢慢地,她从一个解放的新女性变成了一个世俗的女性,在这个时候,她与娟生的感情也逐渐淡化,慢慢恶化,最终走向毁灭,子君被抛弃而死。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涓生的思想虽然新颖,但却不够深入。一开始,他是勇敢的,执着的,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在本质上,他仍然被封建意识形态所毒害,表现出保守和懦弱。尤其是和子君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自私、虚伪、怯懦逐渐滋长。当他和子君出去的时候,他害怕被人嘲笑、猥亵和轻蔑,而子君却“无所畏惧”。
最后,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凄凉,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把生活的重担交给了子君,自己不敢面对。最残酷的是他离开了子君,把她推入了死亡的深渊。我认为涓生的新思想是肤浅的,经不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
一段美好的爱情就这样逝去了,当涓生再次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时,一切都无法挽回,剩下的时间只能“悲伤地”继续。两个人的悲剧结局,让人难免难过。因此,当我们恋爱时,我们既不能失去自己,也不能逃避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