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1读这本书的感觉:比较难懂,需要反复看,《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刚拿到书时,发现这是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我的头脑顿时有点儿大了,因为我向来不喜欢看理论书籍。再看看作者,原来还是一个外国人:帕克帕尔默,我头脑更是大了!因为我不仅不喜欢看理论书籍,更不喜欢看外国人的著作。说实在的,帕克帕尔默这本书理论性的确很强,很难懂,有的地方我不得不跳过去读,但也有的地方让我反复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见,让我感受良多,从中也受益匪,也使我对好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好的教学源自于心灵的呵护和抚慰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学(育)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心灵的抚慰和救赎的复杂的过程呢?帕尔默在书中说:“教育是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实途经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励察内心领域,学校怎样能够实现它们的使命呢?”帕尔默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他的这一席话,又使我想到另外两位教学家的名言,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树撼动另一大树,是一个心灵碰撞另一个心灵。”
二、好的教学源 ……此处隐藏4560个字……明确:“世界上只有一种诚实的方法可以用来精确地评价多元化的优质教学,就是身历其境。我们一定要观察彼此的教学,起码要偶尔做到这点,而且我们一定要更多的时间讨论彼此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读后感包括向同事学习。目前各个学校正在举行不同类型的赛课,但是,部分教师听课积极性不高,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这个最为简便易行的方式往往被轻视或忽视。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学习,总会发现不同老师不同的亮点与优势。这种学习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是对被学习老师的一种肯定,进而促进他们良好地自身认同与发展。同时同事之间的相互切磋,也有利于打开我们的视野。帕克·帕尔默认为:“如果我想教得好,则一定要去探究我的内心世界。但是我可能在那里迷失,不断自我蒙蔽和故步自封。因此我需要一种同事之间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何况这样的共同体可支持我经受住教学的磨炼,给我在任何名副其实的教学单位都能找到的累积的集体智慧。”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体就是教师教育的手段,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空间。普遍认为,教与学只是知识的传递,但是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精神的沟通,知识的传递就是冷冰冰的,塑造的人就是冷漠的。没有精神共通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育。因此我愿意将师生之间的共同体称之为“生命共同体”。我将会扎根自己的教学,总结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材料,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关注课堂,从而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