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1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我读过许多关于长征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利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利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增加营养。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营养,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渐渐的开始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肯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
老班长最终还是没能和病号们一起走出草原。但是他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还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今天,我怀着尊重的心情,读完了《金色的鱼钩》,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是这样的: 1935 年秋天,三个战士病得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别说好吃得有营养的东西给伤病员吃了,能填饱肚子的食物都没有了,班 ……此处隐藏2377个字……在过草地时,把三个病人交给炊事班班长。可是,炊事班也没有粮食,他们就挖草根,和着青稞面吃。粮食总会吃完的,这下可急坏了炊事班班长。有一天,班长去河边洗衣服,一条鱼忽然跃出了水面,班长赶紧拿缝衣针弯成了一个钩子,钓了一条鱼。三个同志吃上了鱼肉,可是一个小同志注意到班长却不吃,三个同志吃完后,班长却吃剩饭,一位小同志看见了,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可就在快走出草地的时候,班长光荣地牺牲了。
炊事班班长本应该可以吃饱,但是他却把鲜美的鱼肉让给了小红军,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红军的队伍里,这种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应该多增加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虽然现在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但是那种精神要永远保持。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1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红军战士得了肠胃病。三个红军小战士病得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在陆上发生了很心酸的事情。
在路上老班长在水塘洗衣服,突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三个小战士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之后,老班长尽可能到水塘边的地方宿营,把三个小红军战士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所以三个小红军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鱼汤。可是老班长没吃过一点鱼。老班长收拾碗筷走了,老班长坐在那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小红军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吞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针扎着喉管......这怎么吃的下去呢?
老班长为了让小红军们吃饱,自己宁愿吃鱼骨头,这种舍身忘己的精神使的每个人学习的。
在长征的途中出现了不计其数象老班长这样的英雄,他们都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舍身望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