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这本本该送给妹妹的书让我提前给看了,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在读书的时候一直都是写作文的好素材,那时只知道她是一位勇敢、坚强、努力,奋发向上的著名盲聋哑文学家,关于她如何勇敢,如何坚强,如何努力,如何奋发向上的内容总是带着自己的想象去构造,各种各样。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她有如此的成就除了她的努力之外,更多的是她独特的天赋、对文学的热爱和她的启蒙老师以及各位朋友的帮助。
特别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在她7岁的时候就陪伴着她教她学习帮助她学习直到进入大学甚至毕业工作后都一直如此,对于海伦来说她亦师亦友,在我看来她就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虽然遭遇了不幸,但之后的经历都是幸运的。比如说她还认识了很多朋友,马克·吐温、威廉·霍尔斯、电话发明者贝尔、爱德华·黑尔、卡耐基等等著名人士,她的经历与正常人无异,让我差点忘了她是一位残疾人,少了听觉视觉她一样可以通过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人,值得让人去学习去尊敬。
或许还有人说她的成就来源于她处于逆境中的刻苦改变,人没逼到一定的环境是不会想着去改变的。在我看来,只有不相信自己,胆小的 ……此处隐藏4273个字……迹,而我作为一个健康的人,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丧失斗志,岂不是还不如一个残疾人?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惭愧。海伦你让感受到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如雾一般缠绕在人生的山峰上,非但不会将山峰隐藏,反倒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相信大家都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书,此书正是由19世纪的奇人,海伦·凯勒所写地。
海伦·凯勒,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她出生于1880年6月27日,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致失明及失聪,后因导师安·沙利文,使自己会说话,与别人沟通,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968年6月一日,海伦·凯勒与世长辞。她竟用顽强的生命力,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并且得到许多人的关注。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将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虽然她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但是她不去怨天尤人或沮丧,因为她明白这样根本于是无补,因此她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在去钻牛角尖。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再过的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三天后你就不会看到太阳升起,你又想如何度过这三天?你又会让眼睛停留在何处?
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会留恋它,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大好时光,以活得精彩让世界充满欢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