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遥游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读后感1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构造种种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我辈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哲学的勃勃生机。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 ……此处隐藏1982个字……得渺小、目光短浅。
鹏是庞大的,则鸠是渺小的;鹏是宽广的,鸠是狭隘的;鹏是远大的,鸠是短浅的。鸠的视野所及就是“榆枋”,渺小的它和庞大的鹏所领略的是不一样的景色,人们说“见多识广”,鸠所思考的定是和鹏不一样的事物。大小之辨,一目了然,鹏与鸠让我联想到普通民众和时间长河中的豪杰,豪杰志存高远,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的不一样,他们的思维也不同。图片
鹏与鸠
庄子的文字非常玄幻,每一次读似乎都有每一次的感受,每一次读文字都发生着一次变化。他极力描述着鹏的磅礴,又提到鸠的渺小,让人无比羡慕鹏,但转眼间提到“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仿佛前者都是虚无。
比较永远是片面的,用尺子量的是刻度、用量杯量的是容积,用称重器量的是重量,当我们被庄子的文字拉近大小之间时,无意间进行了比较。故在《庄子的现代解读》中,提到这一句:“心知执着人物的才性气性,也执着人间的名利权势,由是而有大小多少的分别与比较,此成为生命的自困自苦。”比较常常给人们带来困苦,但其实无需困苦,不用比较。此为“逍”,消解心知的执着与分别。
逍遥
逍遥应该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在执着和比较之外,那更为广阔的天地,我认为是人的本心和善意。怀揣着人性中最纯真的善意才能像大鹏鸟一样翱翔在高空之中。
电影《生活多美好》中,男主角每当遇到冲突与困难的时候,他都会选择成全他人,凭借着自己的善意舍弃另外的东西。最后当他面临困难时,天使、身边的朋友都出手相助,他也度过了难关。人性中的善意让他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带着他走向不一样的世界。
正是心中的善良正义能让人生有另外的可能性,那份善意推动着抉择,推动着周遭的变化,人生也就因此变得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