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

时间:2023-03-15 21:43:38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1

"肥胖率提高"、"运动能力下降"、"缺乏探索精神"等等的词汇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总在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却忘记了让孩子"自然"的发展……

在理查德·洛夫这本《林间最后的小孩》中讲到,在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同时,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悄然滋生。清澈见底的小溪、生机勃勃的大丛林、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都正在远离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正在被电子产品占据,被科技占据,没有原始的快乐,只剩下枯燥乏味冷冰的电子伙伴。

多少孩子每天吃着肉却不知肉的来历,多少孩子每天吃着米却从未见过麦子金黄色的灿烂,又有多少孩子能进入大自然和大自然成为真正的朋友?

孩子爱自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拥有探索欲是天。可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把他们困在一个小小的天地,让他们在我们为其设好的安全的环境中去绽放天性,去绚烂成长。可我又不禁想到,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吗?我认为不是,真正让孩子解放天性就应该让他们在真正自由,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去生活和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都富有无限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激发潜能的机会!

在《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为什么珍妮现在不出去玩了?原因是钢琴补习班、足球补习班以及其 ……此处隐藏775个字……为天空涂上蓝色,没有人再给小鸟勾勒翅膀,没有人再为太阳充填光芒。是啊,作者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自然缺失症,这种病会导致孩子和自然完全割裂,也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审美,情感,智力的成长道路,在知觉的引导下变得孤独,暴躁,易怒。所以这个问题早已成为大家苦恼的一个问题,不仅在中国美国,这个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了。

接着,书中早有许多实验证明,人和自然是分不开的,比如窗外有绿色植物的病房人比窗外是墙的病房人早出院……好似作者想证明;人们不能再依赖科技了,勇敢地去接触大自然吧!文中有一句话: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只有屋里才有电源插头。看,现在科技化的社会,一代人比一代人过得更好。像我们一样的同龄小孩,在城中,背过《悯农》却没见过农民,甚至认不清飞鸟走兽。快速便捷的生活中,自然像是被挤出来了一样。提到大自然的话题人们也只是慷慨的说声“还”。好像现在已经无需更自然打交道了。

最近正在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一群起先不认识的异地小朋友,自己顾着自己的手机ipad和电脑,完全没有沟通,这就是自然缺失症的表现。最后,当听到手机上交时,连老爸们也爆发了。在后面的日子里,没有电子产品的诱惑,孩子们身临大自然,不仅更老爸加深了关系,还治好了所谓的自然缺失症,脱离了自己心爱般的手机和电脑。就像童真的锁终于被解开了,天真烂漫的奔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更是收获了一份淳淳的父爱。渡过了一次快乐难忘的旅行。当然,在后面的几期里,那帮孩子们也不再执着与电子产品了。

总之,《林间最后的小孩》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它简洁,明了,深刻地记叙了人与自然的事例。当然,作者理查德洛夫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去接触,聆听,感受,热爱自然,有更多人能成为林间的小孩,让这个地球村充满绿色,充满爱。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