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能读后感

时间:2023-03-15 15:11:06
反本能读后感范文

反本能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本能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本能读后感1

什么是本能,什么是反本能?习以为常、安于现状是本能;跳出舒服区,打破习以为常,一点点改变自己就是反本能。

延迟享乐是反本能的重要表现。马云创业之初放弃安稳的教师职业,却为每月员工工资的发放而发愁,就是延迟享乐。

许多来京的打工者,满足于一份收入。因为安于现状,他们来京十多年,收入却无多大改观。我的一位朋友不这么想,他说,这不是我来北京的初衷。

他认准注册会计师是改变命运的一条路,花费五年时间拿下了这个会计行业的全国最高等级职称证书。圈内人知道,拿到这张证书的概率极低,但他成功了。他说,五年内,无论多忙,当天定好的学习计划必须完成。别人在玩乐时,他在看书;别人侃大山时,他在看书;别人周末睡懒觉时,他已起床看书。因为他知道,现在不吃苦,将来更痛苦。

他虽然延迟了享乐的时间,但他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延迟享乐,更能成功。有一个心理学经典实验叫“棉花糖实验”,这个实验在十年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当初等到研究人员回来才吃糖的小孩,长大后更能自我激励,拥有更强的抗挫能力;那些马上吃掉糖的孩子则更易分心,缺乏动力,做事的规划性较差。后来根据这个实验,乔辛·迪·波少达与爱伦·辛格合著了《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提出 ……此处隐藏1105个字……的心理学锦囊大全。

其实,经常看个人激励方面书籍的人,对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案例多少会有些印象。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对材料的精简和提炼,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研究。尤其是开篇对人类本能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提到:

直到现在,控制我们行为的大脑成分依然是主要充满生物体本能的那部分,是处于大脑深处的那个区域,我们称之为爬虫脑(潜意识系统)。而被新构建出来的两个区域——边缘系统和新大脑皮层,在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上可能只有几亿年,而爬虫脑对生物行为的控制甚至可以追溯到生命出现的那一刻。经科学验证,我们的行为决策大多数都源于大脑的爬虫脑区域。

所以面对这种人类遗传至今的那些原始本能,我们只有压制、克制它,延迟享乐,我们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更大的成就,这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动力所在。当然,克制本能也需要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书中作者就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比如有效重复、心理奖惩、有效放松等等。

书中很多案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困惑的问题,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如何摆脱手机和网络的诱惑,回归到那个慢时代的自己,远离垃圾信息。用作者的话说,刷手机其实是陷入了时间的黑洞,手机和手机应用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产品经理在努力让我们“上瘾”,想一想都不寒而栗。书中在这方面有较多论述,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其实,跟大多数高不成低不就的当代大学生一样,我也时常被浮躁蒙蔽双眼,试图寻找成功的捷径,可往往由于对捷径的追求,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还不如踏踏实实,一点一点地进步。就像作者在书后总结的那样:

沉下心来,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虚假的进步。敢于去做那些见效慢而且看上去很土的办法,可能会让自己进步得更快。就像阅读这本书一样。

《反本能读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