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5篇)](https://img.hxli.com/upload/3744.jpg)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一、作者:
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的斯蒂文顿小镇,出生日期:1775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17年7月18日,家里兄妹8人。在她情窦初开的时候遇到了勒佛罗伊,作为牧师家庭里长大的她,父母当然要嫁给有钱的贵族人家,而当时的勒佛罗伊偏偏是个穷小子,家里有6个小孩的罗伊,在父母的要求下,返回爱尔兰,并与富家小姐结婚,成为了爱尔兰最高法院的首席官。1800年父亲的退休,全家迁居巴斯,在这里她拒绝了一位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据说,那段时间还被抑郁症折磨过。
二、背景: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女性是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因此,男性主导的社会形式下,女性总是把婚姻与美貌,幸福与财产的相互挂钩,是家庭的主导者。
三、内容理解: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傲慢与偏见》
在学校图书馆转来转去,漫无目的的寻找一本书的时候,我选择了《傲慢与偏见》这本书,这本书我以前听说过,电影只看了一半儿,所以这一次决定好好的享受一番。作者借助文字的力量,把1718世纪的英国闭塞社会下的,婚姻爱情观点剖析给世人,引起读者对所处社会现象的考虑。简通过细腻的手法,将人物的性格描写的生动形象。 ……此处隐藏22624个字……性的弱点往往最容易遮蔽人的双眼,使得人与人难以靠近彼此,慢慢拉开距离。可我是喜欢他们的爱情的,也许他们最初那么激烈的言语撞击正是他们人性真实的体现,唯有真实才能让他们的爱情不染杂质,纯洁无比。门第及阶级观念一直是存在于爱情与婚姻的,达西最终能冲破门第阶级的界限,勇敢地向伊莉莎白表明了自己心中浓烈的爱意,以及他们的完美结合,可见金钱、财富、地位并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而爱才是他们应到的彼岸,小说中幽静的田园生活,带着雾气的清晨,干净辽远的原野,是属于爱情也是属于婚姻的。但是对于一段美满的婚姻来说金钱也是具有一定位置的,这也许就是作者简奥斯汀所要表达的婚姻观吧。
另外简与宾格利的爱情也算是美好的,虽然由于简的柔弱与宾格利的无主见使得他们的爱情也经历不少的波折,但最终也是有了最圆满的结果。唯有莉迪雅与威汉斯、夏洛蒂与柯林斯的婚姻余留了许多的缺陷,他们的爱情与婚姻算是小说中的陪衬与对比,是为满足作者的讽刺需要吧。莉迪雅与威汉斯间夹杂的私欲与谎言,夏洛蒂与柯林斯的为求稳定,没有爱情的结合,使得他们的婚姻不免充满着未知的不幸或是无趣,显得讽刺,也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这四段爱情与婚姻交织在这部小说里,是作者纯洁美好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以金钱与财富,权利与地位作为衡量爱情与婚姻的标准是不理智的,至少不能因为此目的而结婚,而唯有健康的爱才能让我们走得长远。
一份真正美好的爱情应该是能让我们在其中发现彼此的共同点,从而建立起彼此独立的人格。另外,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用心的走进彼此,了解彼此,打破主观思维模式,理智的进行思考与判断。也许唯有真实与真诚才能让我们慢慢撩开爱情的面纱,收获情感的果实,并永恒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