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书籍的读后感

时间:2023-02-18 21:42:14
数学书籍的读后感

数学书籍的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书籍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书籍的读后感1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记录了华老师的教学中的点滴,也有他听课的感受,让人读后能有思,有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生动,感人,又蕴涵智慧,读后回味无穷。

华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章中经常引古论今,从我国古代的名家到国外的学者;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农民种地、打篮球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这些,都得益于他的喜读善思。一个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如此多的书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现实中,我们自己总是抱怨没时间读书,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了。却不知道,我们平时的思考基本上是在做无米之炊。没有理论作指导,纵然想破脑袋,得出的也必然是肤浅的东西。

华老师的心思却极为细腻,所作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没有道谢。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经常出现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些随笔,对我太有启发了。是的,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华老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后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再实践。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正是他这种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思索的精神,才成就了现在这个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让无数教师佩服,让无数学生喜欢的华老师。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以生动地形式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数学书籍的读后感2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有些事情像秋天的落叶,那样平常。但总会有一些事情不同寻常。在这周末,我阅读的《小王子》这本书,我认为就是不同寻常的。

书中主要内容为:小王子离开自己的小行星B612号,访问了六个行星,都不满意,最后来到地球。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的小王子遇到一只狐狸,与它结成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秘密告诉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我”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他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小行星上。

我读完这本书,就好像遇到了知音,例如第一部分,大人们对孩子说的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只对数字“独有情钟”。例如,当你给一位繁忙的成功人士说:“有一栋房子,它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他们怎样也想象不出这栋房子的样子。如果你又对他说:“有一栋价值800万人民币的房子。”他直接就能想象出来那栋房子。

所以,我希望大人以后永远都能够听听孩子们真正想说的话。

《数学书籍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